数据统计New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详情 >>
行业动态Hot
文旅聚焦Notice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6444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 详情 >>

与IGZGS一起去旅行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主体建筑将于2025年10月落成

故宫北院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重点建设的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每年展出的文物的数量会达到2万到3万件。 详情 >>

  • 聚焦五一音乐节:各地音乐节特色鲜明,中小城市音乐节蓬勃发展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票房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3.60%。其中,全国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到12.12亿元。 详情 >>
博物馆里有新展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 茶
皮影戏
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影见中轴”北京中轴线主题影像展启幕

发布时间: 2025-08-14 点击数量:0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伟大成就标志着北京老城保护更新迈入新时代。

 

值此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8月7日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四层报告厅内,六张白纸在水中缓缓浮现色彩,拼合成景山南望中轴线的壮美画卷,“影见中轴——北京中轴线主题影像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随之启幕。

 

展览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共同主办,以中、英、法三语呈现。这场别开生面的中轴线影像展亮相,构建出市民家门口的“城市记忆博物馆”,192幅摄影作品和两部影片藏着北京人的记忆与温度。


此次展览坚持“国际化”定位,展板内容、视频解说等均采用中、英、法三语呈现。未来这里将成为国际友人了解北京老城保护的“新站点”,也是连接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名城会客厅”。

 

作为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差异化内容的补充,展览用影像构建了一个“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文化场域:对市民而言,这是家门口的“城市记忆博物馆”,能在老照片里找到童年胡同的影子,在新影像中看见生活的美好变迁;对青少年来说,这是生动的“名城文化课”,通过互动体验了解中轴线为何是“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对国际访客而言,这是读懂北京的“文化密码本”,三语解读与影像语言,让世界清晰看见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人民城市人民建,北京中轴线现在和将来都是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专委会专家王引介绍,展览分序厅、尾厅及三大板块,“中正和合”展现中轴线哲学底蕴,“美美与共”凸显遗产美学,“生生不息”聚焦老城新生。

 

这场展览最动人处,在于市民成了主要创作者。2024年年底,“四季中轴线”摄影征集活动发起,200多位普通人拿起相机——退休教师拍下钟鼓楼的初雪,大学生定格前门夏日的烟火气,社区居民记录永定门的秋枫。从750余件投稿中精选出150幅作品,构成展览主干。 


另悉,展览计划开放一年以上,期间计划不定期举办“中轴沙龙”,邀请摄影师分享创作故事、规划师解读老城更新案例、居民讲述胡同变迁记忆,同时设置“公众开放日”,观众可带上自己拍摄的北京中轴线主题照片参与线下交流,优秀作品还将不定期补充到展陈中。(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