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院:“芙蓉国里尽朝晖”
常设展览: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最新展览:西方遇见东方——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12.10截止)
亘古的祈愿——梅山文化圈雕塑与信仰(12.19截止)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毛泽东青年时期文物展(25.01.30截止)
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25.02.16截止)
镇馆之宝:黄纱地印花敷彩纱丝锦袍、大禾人面纹方鼎、商代象纹铜铙、T型帛画、朱地彩绘棺、人物御龙帛画、黑地彩绘棺、商代豕形铜尊、人物龙凤帛画、素纱单衣、兰亭序。
湖南博物院:“芙蓉国里尽朝晖”
湖南博物院始建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今馆址为其新馆,启用于2017年11月29日,2022年7月30日由湖南省博物馆更名为湖南博物院,是中国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同时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
2017年竣工的湖南博物院新馆建筑,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先生领衔设计,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从鼎的意象、气势和文化精神内涵入手,稳重简练、寓意深远,既体现湖南人文与中国传统及现代相结合,又凸显其展示中华文明和湖湘文化的意义。作为湖湘文化最重要、最直观的保存和展示之地,湖南博物院拥有由两大基本陈列、三大专题陈列、两个特别展览构成的2.7万平方米的展览陈列区。
湖南博物院现有院藏文物57万余件(套),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西汉)黄纱地印花敷彩纱丝锦袍、(商)大禾人面纹方鼎、(商)商代象纹铜铙、(西汉)T型帛画、(西汉)朱地彩绘棺、(战国)人物御龙帛画、(西汉)黑地彩绘棺、(商)商代豕形铜尊、(战国)人物龙凤帛画、(西汉)素纱单衣、(唐)兰亭序,为湖南博物院“馆藏国宝”。
“馆藏国宝”之一的皿方罍(léi),迄今出土最大最精美的青铜方罍,是商代晚期的青铜盛酒器。1919年出土于湖南桃源县,当时中华大地灾难深重,皿方罍很快身首异处,器身不幸流落海外,辗转流失于数国古董商人之手。直至2014年,皿方罍器身才得以最终回归中国,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历经近一个世纪的身首分离,皿方罍“身盖合一,完罍归湘”,圆了湖湘乃至中国文博界、收藏界、艺术界希望流失海外重器重归故土的“大梦”,也见证了中华文化自强不息,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之实证。
2018年,皿方罍、辛追墓T形帛画、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等三件镇馆之宝在《国家宝藏》亮相。
辛追墓T形帛画,1972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马王堆汉墓的众多随葬品之一,其主人是尸体经过两千多年而不腐的长沙国丞相利仓之妻——辛追夫人。T形帛画体现了古代葬制中关于安魂安魄的做法,即使历经2000多年,帛画上的颜色依旧鲜艳如初。独特的T形结构,上有日月同辉,中有天门交错,下有龙海翻腾,展示着神秘上古传说的众多祥瑞与天、地、人和谐共生出的瑰丽景象。
湖南博物院的基本陈列展包含在3楼展厅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2楼展厅的“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1楼有辛追夫人真身。想更了解辛追夫人的也可以选择观看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一念·辛追梦》演出,“裸眼3D”效果+真人戏曲表演,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马王堆汉墓文化。
湖南博物院内设机构有: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书画文献研究展示中心、近现代藏品研究展示中心、文物征集与鉴定中心、藏品登录部、藏品保护中心、教育中心、数据中心、科研管理部、图书编辑部、国际交流部、艺术设计部、开放管理部、文创研究中心等。
湖南博物院一直以来通过充分借鉴“创意产业”的研发理念,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特色及内涵,将其转化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特殊形式及载体。实施以湖南博物院为总品牌,以马王堆、湖湘文化、湘博展览、湘博教育、湘博文创等为子品牌,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方式。
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最新展览有:西方遇见东方——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12.10截止)
亘古的祈愿——梅山文化圈雕塑与信仰(12.19截止)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毛泽东青年时期文物展(25.01.30截止)
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25.02.16截止)
湖南博物院官网:https://www.hnmuseum.com
新媒体 微博|微信|抖音:湖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