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New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详情 >>
行业动态Hot
文旅聚焦Notice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计划出台惠民举措超6000项! 详情 >>

与IGZGS一起去旅行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主体建筑将于2025年10月落成

故宫北院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重点建设的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每年展出的文物的数量会达到2万到3万件。 详情 >>

  •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非遗总数达44项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的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 详情 >>
博物馆里有新展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 茶
皮影戏
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

四川博物院

发布时间: 2024-10-13 点击数量:0

四川博物院

4a6a7f5dd414715915f345da47d172a.png


常设展览:远古四川——史前时期的四川、古代四川——先秦时期、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四川民族文物馆、工艺美术馆。

临时展览:重返三星堆——古蜀王国奇幻之旅VR沉浸展(至2024.11.10)

镇馆之宝:西周象首耳纹铜罍、石涧敲冰七弦琴、云龙纹玉大带、东汉陶说唱俑、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经穴髹漆人像、腊梅双禽图、牛纹铜罍、唐观音菩萨石头造像、石犀牛、清翡翠少师太师兽耳三足炉 等。


四川博物院 简介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现有院藏文物3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7万余件。2009年,四川博物院新馆落成。新馆占地88余亩,位于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川博物院目前拥有6个基本陈列展厅,总面积10000平方米,包含“远古四川——史前时期”、“古代四川—先秦时期”、“古代四川——两晋南北朝至五代时期”3个通史类常设展,以及民族文物、工艺美术、汉代陶石艺术3个艺术史专题类常设展,另有4个临时展厅,用于举办各类临时展览。

 

 自2009年新馆开馆以来,四川博物院秉承“开门办馆、广泛交流、资源共享、深度合作”的办馆理念,全年免费向观众开放。2010年,四川博物院开创性的创建了国内首个“大篷车流动博物馆”,把展览送到“三区”,每年行程几万公里,为当地群众带去丰盛的文化大餐。开展的“小小讲解员”活动,为青少年们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青少年们传授历史、文化知识。如今“小小讲解员”已成为四川博物院社教工作的一大亮点,深获公众的喜爱。陈列展览工作是博物馆的核心任务之一。近三年来,已举办了60余场高水准展览。配合展览开展多次学术讲座与鉴宝活动,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展览”。目前,四川博物院拥有专职、兼职研究员30余人。与四川大学博物馆共同组建“科研规划与研发创新中心”(简称“科创中心”)。发挥各自在文物资源、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推进科研规划与研发创新。以科研课题培养人才,先后研究出版了《四川博物院藏〈格萨尔〉唐卡研究》、《四川出土南朝佛教造像研究》、《馆藏书画精品集》等高水平学术著作。为促进我院的学术科研发展,搭建与国内文博同行的交流平台,我院创办了《博物馆学刊》,赢得了业内的广泛赞誉。2011年,“四川博物院修复能力提升”项目,被国家文物局确立为全国两个试点项目之一。2013年3月,该项目顺利建设完成,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该项目的建成不但可以满足四川博物院馆藏文物保护研究与修复的需要,而且还通过构建文物保护修复平台为省内外各文博单位的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院内目前设置机构有: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党群工作部、典藏部、宣传营销部、陈列展览部、公众服务部、信息中心、图书馆部、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科研与教育中心、文旅融合产业发展部、后勤服务中心、安全保卫部。为了更好的体现“开门办馆”的理念,我院正准备将院内图书馆建设成对外开放的公共专业图书馆。

 

 春风又绿浣花溪,作为一个老馆,四川博物院曾经拥有辉煌的过去,作为一个新馆,四川博物院将抓住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建设和谐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在全体川博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下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川博物院 官网:https://www.scmuseum.cn

新媒体 微博|微信|抖音:四川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