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New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详情 >>
行业动态Hot
文旅聚焦Notice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计划出台惠民举措超6000项! 详情 >>

与IGZGS一起去旅行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主体建筑将于2025年10月落成

故宫北院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重点建设的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每年展出的文物的数量会达到2万到3万件。 详情 >>

  •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非遗总数达44项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的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 详情 >>
博物馆里有新展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 茶
皮影戏
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

“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在湖北武汉落幕

发布时间: 2024-10-31 点击数量:0

10月28日,“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在湖北武汉落下帷幕。作为长江文化艺术季重要内容之一,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武昌区人民政府承办。6天里,通过展览展示展演及体验活动,全面呈现了长江流域非遗的魅力,以及保护、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的成果。

  这是一次长江流域非遗精品的荟萃,传递了锦绣长江的神韵。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蔚为大观。在武汉市四美塘文化公园总面积1万平方米的展馆内,来自长江干流流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13个省区市的360多名非遗传承人携210个非遗项目超万件展品盛装亮相。参展项目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11项,国家级非遗110余项,覆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体育、游艺与杂技、美术、医药等多个领域。

  展览分为“长江情怀”“感知长江”“品味长江”“乐赏长江”四大板块,指尖的技艺、舌尖的美味让人流连忘返。其中,序厅“长江情怀”展示了长江干流流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13个省区市的17件特色非遗作品,从藏族唐卡、蜀锦、大足石雕,到青铜编钟、东阳木雕、龙凤旗袍等,充分体现了长江流域非遗资源数量大、覆盖广、种类多、民族气息浓的特点。

  这是一场传承与创新的对话,传统非遗正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

  安徽太平猴魁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一级茶艺技师方丽彦是一名“95后”青年茶业工作者,为了让家乡的茶文化走得更远,她辞掉深圳的工作,回到山里扎根,开电商、拍视频,在传承中创新。“太平猴魁和奶茶的融合正在进行中,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她说。

  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是湖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我们的作品也在继承和创新中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比方用柿子漆做的垂帘、植物染的菩提子手串等。”传承人黄荣华说,希望借此机会和更多非遗传承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推动非遗走进千家万户。

  参展作品中,茯苓做的耳环、祁门红茶做的茶含片、成都蜀锦制成的新中式服装等,把非遗老物件玩出了新花样,让人眼前一亮。

  这更是一个属于群众的盛会,非遗技艺从人民智慧中来,自然也要与人民共享传承创新成果。

  “非遗在社区·武汉剪纸展”中的《黄鹤归来》《百鸟朝凤》《江天万类竞自由》等作品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往欣赏,这些作品由武汉剪纸传承人及社区群众合作完成,主题鲜明、品种多样,折射出武汉剪纸带给人民群众的美好日常,更激发出大家参与非遗传承的热情。“非遗正青春——武汉大学生非遗创意设计及作品展”展出武汉地区部分高校青年学子的非遗文创作品,为非遗传承增添了青春力量。孩子们最爱的是有趣又长知识的非遗研学课堂,6位非遗传承人带着大家体验了汉绣等项目,现场氛围热烈。

  展馆外场同步设置了“非遗就是生活·武汉美食市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吸引观众排起了长队。武汉吉庆街、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黄鹤楼等武汉知名街区和景点也加入到本次活动中,30多项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和体验活动在社区居民、景区游客身边上演。

  美好非遗,线下云端共赏。本次活动还推出以“云游长江 非遗共赏”为主题的“云”上非遗活动,通过云端展播、直播、即时互动等方式拓展传播范围,并邀请非遗传承人做客直播间讲述非遗故事,让公众足不出户即可领略长江流域非遗魅力。


      来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