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New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详情 >>
行业动态Hot
文旅聚焦Notice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计划出台惠民举措超6000项! 详情 >>

与IGZGS一起去旅行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主体建筑将于2025年10月落成

故宫北院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重点建设的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每年展出的文物的数量会达到2万到3万件。 详情 >>

  •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非遗总数达44项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的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 详情 >>
博物馆里有新展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 茶
皮影戏
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古琴艺术·中国的文人音乐

发布时间: 2024-10-26 点击数量:0

古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bd6aaa86ad469d30f8cab27d82ce58e.png

中文名:古琴艺术

英文名:Guqin and its music

非遗级别:世界级

入选时间:2008年

官方类目: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

起源时间:史前传说时代的伏羲氏和神农氏时期(传)

古琴之乡:江苏常熟

古琴四大宗师:徐匡华、张子谦、管平湖、吴景略 。

古琴样式: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蕉叶式 等。

经典名曲:《流水》、《阳关三叠》《广陵散》


古琴艺术:"中国的文人音乐"


古琴,又称“七弦琴”,“瑶琴”或“丝桐”,是我国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就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之后的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代的名画名作中,处处可见古琴的身影。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这个琴就是我们所说的古琴,且位居其首。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伯牙和子期的“高山流水”典故就是因此而来。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


2003年11月,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古琴艺术被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琴的起源:

关于古琴起源的版本很多,真实性难以考证。考古发现最早的古琴,为2016年在湖北枣阳郭家庙,出土的周朝曾国春秋早期的琴,距今2700年左右,将我国有实物佐证的琴史提前约300年。


在各种史籍记载中对于古琴的发明者,存在着不同版本的传说,其一伏羲造琴。传说是伏羲创造了瑟,也创造了琴。相传,伏羲制作古琴是为了修身理性,使万物生长,这也是普遍认可的古琴来源的一种说法。其二神农造琴。神农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知。据史料的记载,尧舜时期就已经有古琴了,古曲《南风》据说就是舜作的: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古琴的音色特点:“深沉悠远”

古琴的音色具有含蓄、浑厚、不张扬、余音绕梁的特点。声音被包裹、束缚和限制。殷、易、楚、朱等的指法,通过弦乐器左手的各种变化,产生不同的音韵,这就使得乐器的声音既含蓄又充满张力。特别适合表现乐器微妙的内心世界和强烈的情感,也适合乐器音乐。


古琴技艺:

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指法繁多,古时各种指法及其细微变种, 总计有一千多种。今天常用指法大概有几十种。其中,右手指法包括擘、托、抹、挑、勾、剔、打、摘及其不同的组合如:轮、锁、叠涓、撮、滚、拂、历、双弹、打圆等;左手指法主要分为按音与滑音两种,按音有跪、带起、罨、推出、同声等。滑音有吟、猱、撞、进复、退复等。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


古琴流派:

第一个琴派为浙派 / 南宋,后续有 虞山派  /  明代,广陵派 / 清代,闽派 / 清代,闽派 / 清代,川派  /  清代,九嶷派 /  清代,诸城派 / 清代,梅庵派 / 清代。当然除了以上这些主要流派以外,现代还有一些小的分野,犹如流星一般划过古琴的天空,比如:绍兴派、江派、中州派、彭城派、金陵派、淮阳派、武夷派等等。


其中,岭南派、诸城派、浙派、梅庵派、广陵派、虞山派、金陵派已被分批次收录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琴传承:

自2012年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一场融汇昆曲和古琴的艺术盛宴——“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便如约而至。


北京大学从2019年开始开展“古琴传承计划”,开设公选课《古琴经典艺术欣赏》和古琴工作坊。邀请古琴名家与学者举办讲座,同时在各方支持下,古琴研究奖学金得以设立。


“泰山北斗映蓝天——古琴名家音乐会”是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最有分量的古琴演出,参与演出的都是当前国内知名的古琴艺术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古琴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带给观众的都是最纯正的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保护单位: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蔡昌寿及蔡昌寿斲琴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钧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获得“古琴艺术”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古琴的收藏:

2010年,在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一张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以1.36亿元的天价成交,成为史上拍卖价格最高的琴。

2011年,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中国嘉德春拍会上以1.15亿元成交,成为第二件拍卖过亿的古琴。


关于古琴的影视作品:

198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水墨动画片:《山水情》。


古琴艺术传承人:

在2008年1月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单中,古琴艺术的传承人有郑珉中、陈长林、吴钊、姚公白、刘赤城、李瑶、吴文光、林友仁、李祥霆、龚一、成公亮等人,均是各古琴流派中的佼佼者,他们肩负着将流派艺术传承下去的重任。


参考:古琴艺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资料来源:网络整理、电视节目整理

内容整理:文小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