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New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详情 >>
行业动态Hot
文旅聚焦Notice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计划出台惠民举措超6000项! 详情 >>

与IGZGS一起去旅行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主体建筑将于2025年10月落成

故宫北院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重点建设的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每年展出的文物的数量会达到2万到3万件。 详情 >>

  •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非遗总数达44项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的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 详情 >>
博物馆里有新展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 茶
皮影戏
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

“南京栖霞南朝石刻云展”上线,邀您共赏千年艺术盛宴!

发布时间: 2024-10-02 点击数量:0

六朝旧事恍若流水,千年时光,湮没了六朝繁华。孙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在南京建都。

今天南京尚存“狮子冲”“狮子坝”“狮子湾”“石狮沟”“麒麟铺”“麒麟门”“石马冲”等地名,均与南朝石刻遗存相关,这些列置于陵墓前的石刻群被称为南朝陵墓石刻。

作为南朝往事的亲历者,南朝陵墓石刻与北朝石窟石刻一起,代表了南北朝时期中国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金陵一梦,古与今在此交相辉映。国庆期间,南京博物院正式推出“南京栖霞南朝石刻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数字文物之美。

南京市栖霞区文化和旅游局加强院府合作,与南京博物院携手,开展南朝陵墓石刻数字化保护与利用试点工作,选取栖霞区三处5件代表性石刻,精准“数字还原”,梳理历年文献资料,对试点石刻进行全方位解读。

南朝石像走过千年沉浮,朝我们走来。本次线上线下共同展出的狮子冲陵墓石刻、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和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等5件代表性石刻,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南朝石刻世界。

狮子冲陵墓石刻气势雄伟、装饰富丽、神态灵动;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东石兽雄伟壮硕,西石柱造型精巧、装饰华美;梁始兴忠武王萧憺碑之书法,是隶书向楷书演变后的标志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借助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展览通过构建知识图谱、裸眼3D小动画以及文物解读程序等多种创新方式,用户可以360°无死角感知三维高清扫描建模后的石兽、石柱、石碑的文物细节,探寻石刻背后的故事。

目前,线上展览已在南京博物院微信公众号上线,由菜单“品南博”——“三维文物”进入“物华天宝--数字文物之美”,点击“南朝石刻云展”即可阅览。同时上线南京市栖霞区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南京栖霞文旅”,进入“南朝石刻”——点击“数字化解读”即可。

线下展览同样精彩纷呈,在展馆内“物华天宝数字文物魔方”展区,裸眼3D结合高精度数字三维技术更是将南朝石刻的精美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可以亲手触摸那每一寸都镌刻着匠人心血与智慧的千年印记。

饱经风霜的南朝石刻屹立千年,是一张响亮的栖霞文化名片。栖霞区作为全国区县级南朝陵墓石刻保存最多的一地,石刻文物保存相对完整,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

近年来,栖霞区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积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激发辖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激活六朝石刻,让文化焕发“新生”。区文旅局特别推出“行走六朝之栖霞国宝”公益旅游专线,由专业导游带队走访栖霞区内的南朝石刻精品;利用三维扫描、数字建模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南朝石刻进行数字化数据采集和数字化虚拟还原,实现珍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永生;为辖区10处南朝石刻建立“身份证”,游客通过扫描标识牌上的二维码,了解“国宝”们的前世今生。

伴随着各项数字化手段的不断探索和成熟,数字文博创新“潮涌”。“文化+科技”“线上+线下”的展览内容,无疑为栖霞区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文化遗产数据的采集和积累,不断丰富线上线下展示内容;通过互联网运营推广,不断优化栖霞区文化遗产和旅游服务内容供给,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效能。

指尖轻触,穿越千年,让我们一起开启南朝陵墓石刻艺术探索之旅,让文化在数字中传承。

 

 

来源:南京市栖霞区文化和旅游局